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科技成果转化 产业化项目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08:50:25  浏览:902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科技成果转化 产业化项目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科技成果转化 产业化项目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浙财教字〔2007〕224号


各市、县(市、区)财政局、科技局,省级有关部门,有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为了充分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财政科技经费的使用绩效,对由企业为主承担、预期可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实行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的经费补助方式。为了规范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科技经费管理,参照国家和我省关于科技经费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了《浙江省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十一月九日





浙江省省级科技成果转化 产业化项目

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经费管理办法(试行)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发挥科技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利用市场机制和政策管理手段,调动企业等创新主体增加对技术研究开发投入的积极性,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经费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和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关于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管理(试行)办法》(浙科发计〔2007〕145号)、《关于浙江省省级科技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浙财教字〔2002〕20号)的规定,结合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的实施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事后补助是对由企业为主承担,利用其自有资金先行投入,开展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活动,并经省级科技计划立项,预期可取得经济效益的科技项目,在项目结束或完成后,经审核、评估或验收,按一定比例进行相应补助的财政资助方式。

贷款贴息是对由企业利用银行信贷资金为主投入研发经费,开展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活动,在借贷行为和利息支出实际发生后,经省级科技计划立项,按一定比例进行相应补助的财政资助方式。

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资金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列入省级科技计划管理。

第三条 对科技项目实行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是改革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和管理方式的重要措施,是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绩效的重要手段。

第四条 事后补助项目按照计划立项时申报项目的研发进度,分为事先立项事后补助、事后立项事后补助两种类型,并区分不同类型实行不同的项目管理方式。

事先立项事后补助项目是指计划立项时,企业申报项目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处于准备、启动或在研阶段的科技项目。事后立项事后补助是指计划立项时,企业申报项目已经基本完成研发目标和产业化任务的科技项目。

二、补助范围和原则

第五条 研究开发活动取得成功,技术的应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科技项目,省财政科技经费一般按不高于该项目企业技术开发费总投入的15%给予补助。研究开发失败,造成企业前期投入实际损失的科技项目,省财政科技经费按不高于该项目企业技术开发费总投入的30%给以补助。采用贷款贴息方式补助的,省财政科技经费原则上按不高于该项目实际发生或支付利息费用的50%给予补助。

第六条 企业技术开发费投入是指企业在该项目执行期内发生的用于研究开发的各项费用。核定范围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9〕49号)规定企业技术开发费科目,在项目立项时由省科技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及其他省级有关部门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核定,主要包括:
1. 新产品设计费;

2. 工艺规程制定费;

3. 设备调整费;

4. 科研用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制费;

5. 技术图书资料和信息费;

6. 实验试验、试制和中间(放大)试验费;

7. 参与研究开发人员的工资;

8. 科研设备的折旧;

9. 委托其他单位进行或合作进行研发试制的费用;

10. 购买国内、国外专利和非专利技术、软件著作权等所有权和使用权所发生的费用;

11.项目实施所需的科研设备购置、试制和租赁费;

12. 与该项目研究开发相关的其他费用。

第七条 贷款贴息总额根据项目承担单位与银行签订的科技专项贷款合同、银行实际贷款额和利息支付凭证进行核定。

科技专项合同贷款的范围包括:

1. 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的中间试验,工业化试验和小批量生产所需购置的各种仪器、检测设备、材料、工装试验和生产设备等;

2. 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所需购置的技术软件、试验与检测仪器、样品样机和生产设备等;

3. 与该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活动相关的零星土建工程。

第八条 事后补助项目符合以下条件的,按不高于该项目企业技术开发费总投入的15%给予补助:

1.项目实施完成合同规定的研究开发任务和技术目标,产业化应用取得预期经济社会效益的;

2.科技成果转化或中试成功,知识产权明晰,已具备产业化条件的。

第九条 事后补助项目出现以下情况的,按不高于该项目企业技术开发费总投入的30%给予补助:

1.企业已有一定规模的科技投入,但因技术快速变化,致使项目继续实施意义不大,造成企业科技投入实际损失的;

2.项目阶段性(合同期限内)研究开发失败,但仍具开发潜力和市场应用前景,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的;

3.由于技术难度较高和其他不可抗拒因素,经承担单位努力仍不能完成项目研究开发主要内容,造成实际损失的;

4.项目研究开发基本完成研发内容和技术目标,但由于市场和其他外界因素影响,尚未实现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或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明显,造成企业科技投入不能回报的。

第十条 科技项目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采取贷款贴息的方式予以资助:

1.项目产业化技术开发投入规模较大,银行对该项目已经签订贷款(投资)合同并发生了贷款(投资)事实的;

2.项目研发有一定基础和水平,成果来源和知识产权明晰,产业化应用前景明朗。

第十一条 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不予事后补助:

1.因企业科研经费不落实,基本科研设备和条件不具备造成项目不能实施的;

2.不具备与项目实施相适应的科研团队,造成研究开发不成功的;

3.项目研究存在知识产权纠纷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

4.项目研究成果申报不实,或自有经费投入申报存在弄虚作假或随意并入与该项目实施无关的其他费用造成研发项目经费实际投入不实的;

5.其他非不可抗拒原因造成项目实施不成功的。

第十二条 事后补助一般在项目实施结束后,经审核、评估或验收,采取一次性拨款的方式给予资助。

三、项目管理和监督

第十三条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项目实行合同制管理。计划下达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与省科技行政部门签订《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并根据《浙江省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浙科发计〔2002〕79号)规定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管理。

事后立项事后补助项目实行事后审核立项、直接核定预算并一次性补助的方式,一般不实行合同制管理。各级科技行政部门、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应当跟踪项目的发展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贷款贴息项目须已经完成借贷行为并支付利息,项目符合政府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范围,不实行合同制管理。项目立项资助后仍有后续贷款发生的,可以视同该项目的二期经费,于以后年度重新申请立项资助。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项目的立项数额一般不超过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项目总量的三分之一。

第十四条 事先立项事后补助项目应当在项目完成或合同到期后,按照《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暂行)办法》(浙科发计〔2005〕240号)的规定进行验收。项目实施成功的,由相关技术、管理专家和财务专家(不少于3名)组成验收组,对项目创新指标、产业化成果进行验收并对企业科研经费总投入进行核定。

项目承担单位申请验收时,除提交规定的相关验收材料外,应当编制《科技项目经费决算申报书》(附后)。

第十五条 对于实施失败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合同到期后向省科技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说明项目实施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失败的主要原因。经审核同意后,科技行政部门会同财政等相关部门或委托专门中介机构对项目进行评估。评估时,由相关经济专家对项目前期科研经费总投入进行核定。

第十六条 事后立项事后补助项目和贷款贴息项目,应当在项目申请立项时,向省科技行政部门提交项目实施总结报告(替代项目可行性报告),编报《科技项目经费决算申报书》;贷款贴息项目还须提供与项目实施相关的科技专项贷款合同、银行实际贷款额度和相关的利息支付凭证。

省科技行政部门会同财政组织技术专家和财务专家,对项目创新方向、创新成果进行审核评估,对项目实施技术研发费用支出或与研发项目实施有关的利息支出总额进行核定。

第十七条 企业项目投资决算、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和利息支出总额的核定可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对于项目支出结构复杂、经费投入额度较大的项目,可在验收评估或审查立项前专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项目投资决算和研发经费投入的真实性及利息费用相关性的审核。

第十八条 各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政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加强对科技事后补助资金的核算和管理,正确实施会计核算,行使财务监督职责,并接受和配合各级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企业收到事后补助财政资金后,应在“专项应付款”中单列科目进行核算。事后补助资金允许全额核销企业当年技术开发费支出,或用于后续科技项目的研究开发。贷款贴息资金补助允许企业用于弥补已经支付给相关银行的贷款利息,并直接冲转财务费用。

事后补助经费应当做到专款专用,不得用于科研人员奖金、福利等支出。

第十九条 加强对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项目实施的监督和管理。项目立项实施后,归口管理部门和市、县科技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如实反映情况。如发现弄虚作假、挪用挤占等违反有关规定和财经纪律的现象,由省科技行政部门中止项目合同,停止拨款;由省财政根据具体情况停止拨款,追回部分或全部的补助经费,并视情节轻重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四、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部门、省财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计委、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1999年烟叶收购价格政策的通知

国家计委 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计委、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1999年烟叶收购价格政策的通知
国家计委 国家烟草专卖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价局(委员会)、烟草专卖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烟叶和卷烟价格及税收政策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1998〕7号)精神,为促进烟叶生产稳定发展,做好1999年度烟叶种植和收购工作,现将1999年烟叶收购价格政策及烤烟中准级收购价格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1999年烟叶全国平均收购价格由现行每50公斤242元提高为350元。具体收购价格,按照有利于严格控制烟叶种植面积和收购数量,有利于烟叶品质的提高和保持合理的烟粮比价关系的原则制定。
二、根据各地区烤烟质量的差异,并适当考虑近年来各地实际收购价格水平和地区间的平衡衔接,决定对烤烟收购价格实行分区定价。具体价区划分为:
一价区:云南省玉溪、昆明、红河三地区(州、市);
二价区:福建省,江西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云南省曲靖、楚雄、大理地区(州、市),湖南省郴州、永州地区(市),河南省三门峡市;
三价区:安徽省,湖北省,山东省,河南省(不含三门峡市),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昭通等地区(州、市),湖南省湘西、张家界、怀化、常德等地区(州、市),陕西省安康、商洛、汉中地区(市);
四价区: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陕西省〔不含安康、商洛、汉中地区(市)〕;
五价区:河北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甘肃省。
三、为基本反映中等烤烟的质量和价格水平,引导烟农提高烤烟质量,将下部橘黄二级(X2F级)烟叶定为烤烟的中准级。根据国务院确定的1999年烟叶全国平均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350元的规定、近年来烤烟中准级实际收购价格高于各等级平均收购价格10%左右的基本
状况以及保持各价区合理差价的需要,确定各价区烤烟中准级(X2F级)每50公斤的收购价格为,一价区425元,二价区410元,三价区380元,四价区350元,五价区330元。
四、各价区其他各等级烤烟的具体收购价格,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根据上述中准级价格,按照优质优价、保持合理等级差价的原则,在保证全国各等级烤烟平均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350元的前提下测算确定,另行下达。
五、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计委、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的烤烟收购价格,不得擅自调整价格。为维护烟叶价格政策的严肃性,各级政府在烟叶收购中规定的各种价外补贴要一律取消,不得有任何保留。各级物价部门要会同烟草等部门加强对烟叶收购价格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抬级
抬价、压级压价、越权调价或以价外补贴等形式变相调整价格等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
六、白肋烟、香料烟以及新疆自治区烤烟的收购价格,由国家计委、国家烟草专卖局另行安排下达。

附:

1999年烤烟中准级收购价格表
单位:元/50公斤
------------------------------------
|价 区|中准级收购 | 各价区所包括的地区 |
| | 价格 | |
| |(X2F级)| |
|---|------|-----------------------|
|一价区|425 |云南省玉溪、昆明、红河三地(市) |
|---|------|-----------------------|
|二价区|410 |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省曲靖、楚雄、 |
| | |大理地区(市),湖南省郴州、永州地区(市), |
| | |河南省三门峡市 |
|---|------|-----------------------|
|三价区|380 |安徽,湖北,山东,河南(不含三门峡),贵 |
| | |州,四川,重庆,云南省昭通等地区(州、市), |
| | |湖南省湘西、张家界、怀化、常德等地区(州、 |
| | |市),陕西省安康、商洛、汉中地区(市) |
|---|------|-----------------------|
|四价区|350 |山西,内蒙古,辽宁,陕西〔不含安康、商洛、 |
| | |汉中地区(市)〕 |
|---|------|-----------------------|
|五价区|330 |河北,吉林,黑龙江,甘肃 |
------------------------------------



1998年10月26日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设置暂行办法

国家教育委员会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设置暂行办法

1986年10月18日,国家教委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是人才培养结构中的重要层次,为加强中等专业教育的宏观管理,促进中等专业教育的发展,保证教育质量,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等专业学校),是指经由国家规定的主管机关批准成立的、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由地方统一组织入学考试的、以应届初级中学毕业生为主要招生对象的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
第三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本办法的各项原则规定,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等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二章 设置原则
第四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应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等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实际可能提供的办学条件,在部门、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和指导下进行。
第五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要妥善处理好发展中等专业学校与相关的各类学校的关系,合理布局。
第六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应讲求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广泛开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横向联系,联合办学或委托培养学生。
第七条 新建中等专业学校的校址,一般应选择在交通便利、经济文化较发达、物质生活供给有保障的地区,并尽可能靠近学生进行实习的场所。学校环境应符合教学和卫生保健要求。

第三章 设置标准
第八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规模不应少于640人(体育、艺术类学校另订),专业设置要与规模相适应,不宜过多。
第九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须有符合要求的、精干的领导班子。校长和教学副校长应有任讲师以上职务资格,熟悉专业教育。对领导班子的具体要求,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须建立、健全教学、行政、后勤等管理机构,并配备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负责人。专业科主任要有任讲师以上职务资格。
第十一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须有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生人数相适应的,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专任教师(每门课程至少有一名讲师或其它相应职称的教师);专职和兼职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以及行政、实验技术、图书资料和工勤人员。教师资格审定办法按国家规定,实行职务聘任制或任命制。教职工的编制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须有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土地和必需的教学、实验、实习、图书阅览以及生活和体育活动场所。其占地面积及校舍建筑面积,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应按有关制定中等专业学校教学计划的程序和原则规定,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
第十四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须按专业性质、学生人数配置必需的仪器、设备、标本、模型及图书资料,以保证教学计划的执行和按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开出实验。适用图书平均每生不应少于60册。
第十五条 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所需的基建投资和经费,须有稳定的来源和切实的保证。

第四章 审批程序
第十六条 中等专业学校的设置、调整或停办,均应由办学单位提出申请,地方学校(含社会力量办学)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由教育部门会商计划、财政及主管业务厅(局)等有关部门后,报人民政府批准(也可授权教育委员会批准);国务院各部委所属学校,在征得学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意后,由各部委审批。地方学校与部属学校均需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第十七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的手续,一般分为申请筹建和批准招生两个步骤。已具备招生条件的,也可直接申请招生。
第十八条 设置中等专业学校,须进行可行性论证,申请筹建时应提出含下列内容的报告:
1.学校名称,隶属关系;
2.专业设置、学制、在校学生规模;
3.招生来源及服务面向,有关专门人才需求预测及现状,办学稳定性说明;
4.师资来源及组成结构的说明;
5.学校选址、占地面积及环境状况;
6.基建投资和经常费的来源。
第十九条 专业的设置、调整或停办,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部委的教育部门审批,其具体办法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新建中等专业学校的筹建期,自批准之日起,达到申请招生要求,不得超过3年;从批准正式招生之日起,达到规定的计划规模及设置标准,不得超过5年。
第二十一条 申请招生时,学校的办学条件应按当年招生专业达到本条例第三章设置标准的要求。地方学校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检查,部属学校以部委为主,会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检查,认为合格,由办学单位按附表要求填报建立学校及招生申请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部委教育司(局)审批,并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后方能招生。
第二十二条 需要调整或停办的中等专业学校,均应由办学单位提出报告,说明学校调整或停办的原因,对现有教职工和学生的安置方案,以及校舍、教学设施的调配意见等,审批程序按本条例第十六条的手续办理。
第二十三条 被调整或停办的学校如涉及两个以上的部门,其申请文件应由有关部门共同提出。面向全国接受委托培养任务的学校,其调整或停办应征得国务院有关部委同意。
第二十四条 经批准调整或停办的学校,均应保证在校生完成全部学业,不得提前结业分配。其校舍及教学设施亦应用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得挪作它用。
第二十五条 凡不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擅自筹建、擅自招生及虚报条件建校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有权给予停止招生或停办等处置,并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第五章 其它规定
第二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区学校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质量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应视情况分别给予限期整顿、暂停招生直至停办的处理。
第二十七条 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证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验印,由学校颁发,未经验印者无效。
第二十八条 中等专业学校改办专科学校,需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审批。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领导部门及国务院各部委应根据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实行,凡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均以本办法为准。
申报表格按附表一、二、三、四格式上报。
附表一:
建立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及招生申请表
申请单位: (章) 19 年 月 日
----------------------------------------------------------------------------
| 学 校 名 称 | | 学 校 地 址 | |
|----------------------|------------|----------------------|----------|
| 隶 属 关 系 | | 批准筹建时间 | |
|----------------------|------------|----------------------|----------|
| 在校学生最大规模 | | 招生对象修业年限 | |
|----------------------|------------------------------------------------|
| | |
| 专 业 设 置 | |
| | |
|----------------------|------------------------------------------------|
|本年度招生专业及人数 | |
|----------------------|------------------------------------------------|
|校级领导班子人数、年 | |
|龄、学历、职称情况 | |
|----------------------|------------------------------------------------|
| 教 研 室 数 | | 专 任 教 师 数 | |
|----------------------|------------|----------------------|----------|
| | | 2 | |
| 现有占地面积(亩) | | 现有校舍面积(m )| |
|----------------------|------------|----------------------|----------|
| 现有实验设备总值 | | 利用本校设备可 | |
| (万元) | | 开出实验的百分比 | |
|----------------------|------------|----------------------|----------|
| | | 包括借用设备可 | |
|现有藏书册数及期刊种数| | | |
| | | 开出实验的百分比 | |
|------------------------------------------------------------------------|
|检 | |批 | |备 | |
|查 ∧| |准 ∧| |案 ∧| |
|单 章| |单 章| |单 章| |
|位 ∨| |位 ∨| |位 ∨| |
|意 | |意 | |意 | |
|见 | |见 | |见 | |
----------------------------------------------------------------------------
附表二:
现有教职工队伍情况表
------------------------------------------------------------------------------
| 教 职 工 队 伍 结 构 情 况 |
|--------------------------------------------------------------------------|
| | |兼职教师 |
| | 其 中 | |
| | |情 况 |
|合 计|--------------------------------------------------|----------|
| | |专 职|实验、图书| | | | |
| |专任教师| | |行政人员|工勤人员|校内|校外|
| | |政工人员|资料人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各 专 业 科 及 教 研 室 专 任 教 师 情 况 |
|--------------------------------------------------------------------------|
|专 业 科| 专 任 教 师 |
|教 研 室|--------------------------------------------------------------|
|名 称|合 计|教 授|高级讲师 |讲 师|助理讲师| 教 员 |
|----------|--------|--------|----------|--------|--------|----------|
| | | | | | | |
| | | | | | | |
|----------|--------|--------|----------|--------|--------|----------|
|总 计| | | | | | |
------------------------------------------------------------------------------
附表三:
------------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安排情况表
----------------------------------------------------------
| | |
|培养目标| |
| | |
|------------------------------------------------------|
| 课 程 安 排 |
|------------------------------------------------------|
|序| |学|学| 学 时 分 配 |
| | | | |------------------------------|
| | 课 程 | |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 | | |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 | | | |学|学|学|学|学|学|学|学|
|号| |时|分|期|期|期|期|期|期|期|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加说明。
附表四:
校舍基本情况表
----------------------------------------------------------------------------------
| 需要土地面积 | | 现有土地面积 | |
| (亩) | | (亩) | |
|----------------|--------------------|------------------|------------------|
| 需要校舍建筑 | |现有校舍建筑面积 | |
| 总面积 | | 2 | |
| 2 | | (m ) | |
| (m ) | | | |
|------------------------------------------------------------------------------|
| 现 有 校 舍 概 况 |
|------------------------------------------------------------------------------|
| 合 计 |教 室| 实验室 |图书馆 |行政办公|生活用房|其他用房|
| | | | |用 房| | |
| 2 | 2 | 2 | 2 | 2 | 2 | 2 |
| (m ) |(m )| (m )|(m )|(m )|(m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属工厂、农场、| |
|林场、牧场、医院| |
|等 概 况 | |
| | |
|----------------|------------------------------------------------------------|
| 备 注 | |
----------------------------------------------------------------------------------